English

“千里马”长嘶寻“伯乐”

1999-11-12 来源:光明日报 孙琳 我有话说

在前不久结束的’99北京书市上,素有“另类思维”之称的王力,以其新作“公开招标出版社”的举动牵动了公众的视线,成为书市的抢眼新闻。现在,10多天过去了,公开招标一事也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中国经济出版社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他们表示将尽力争取投标的最后成功。

让王力谈谈自己的作品,他有些激动:“整整两年,我推掉所有的委托业务潜心著书,我是在用心写就几十年来我用心做就的事。为了不让作品成为一件遗憾的艺术,在书稿尚未交付出版社之前我就已先后邀请百余名读者对其进行了‘评读’,并按‘第一读者们’提出的不同意见进行了反复的修改。”

王力的这本新作118万字,共4卷30章,书名将在确定出版社后共同商定,与他4年前出版的自传体软科学专著《恩波智业》相比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中国经济出版社经济理论编辑室副主任毛增余说:“看了王力的部分书稿,就已经觉得他克服了许多名人难脱的浮躁,把笔为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进行了如实的写真,展现了自己几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书中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述,抒写出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独特的哲学思考,可以说此书涉及百业、触及百科、波及百态、谈及百感。”

对于王力此次“招标出版社”一事,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作者有意在进行炒作,对此王力不以为然,他说,我并不回避“公开招标出版社”的商业企图,图书毕竟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需要用各种手段来拓展市场。我此次的作法决不是为了炒作,只是想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来缩短时间寻求更广泛的合作。他认为,过去很多好的作品,由于作者不知道如何推销自己,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鼓励作用和影响。现代社会,人们都过于繁忙,要得到“伯乐”的赏识,静默等待并不是明智之举。为缩短被“伯乐”知晓与认同的过程,自恃“千里马”的作者有必要长嘶一声“伯乐在哪儿”。他还说,“公开招标”是寻求出版社与作者两者之间合作的一种方法,为的是使出版工作能更合理也更顺利的进行。

当谈到如何看待图书市场中公开招标出版社的问题时,中国经济出版社社长韩天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说,1985年以后,中国的出版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但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人才的补充却较为滞后。一个好的出版社不仅要能出版好书,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好书和推销好书,这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它需要出版者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其中当然包括对市场运作规律的熟悉。现在,出版社中的许多责任编辑把自己的工作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责任编辑,使他们的工作与销售环节脱节。出版社应该重视培养一批“制片人”式的责任编辑,他们必须知道市场上最需要的是什么,并且知道怎样去满足这种需要。王力此次公开招标,对出版界来说是一个警醒,他告诉我们,好的作品正在形成一种买方市场,他们有权利“挑剔”出版者。作为出版者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只有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伯乐”。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